(一)宣风寒以开其闭,泄肺热兼以化痰
风寒外束,热郁于内,面色苍白,口鼻发青,脣焦口干,恶寒发热无汗,咳嗽气急,甚则作喘,喉间痰鸣,苔白腻而质红,脉浮数或沈涩。用本法治之。
麻黄1、杏仁3、生石膏6(先煎)、前胡3、浙贝母6、芦根10
加减法:
若药后得汗而表解,痰热仍未尽除者,加清热化痰之品,如苏子3、莱菔子5、冬瓜子10。
若表邪已解,内热较重,舌红口干,脉滑数。可以清热爲主,酌情加化痰之药。如陈皮1、浙贝母3、黄芩5、蝉衣3。
(二)清肺热兼以化痰,泄其火肃降止咳
肺炎表邪已解,仍然身热咳嗽,口干渴饮,咽红且痛,呼吸气促,夜不能睡,舌苔浮黄,脉象滑数。可用清肃化痰方法。
麻黄1、生石膏8(先煎)、杏仁3、黄芩6、连翘5、浙贝母10、芦茅根各8
加减法:
若属热重,舌红尖部起刺,指纹深紫至气关者,方中加知母3、花粉3、钩藤6(后下)、天竺黄6。
若痰火过盛,必以清泄痰火爲主,可于方中合入泻白散及葶苈大枣泻肺汤方。药如:桑皮6、地骨皮5、甜葶苈2、瓜蒌10,或加珠黄散1.5(冲)。
若热盛而神志不安,甚则作惊或抽搐时,当加用清心凉肝之品,如羚羊角粉1(冲),或紫雪散0.3~0.5(冲)。
(三)清痰火兼以化滞,泄肺热以平喘咳
高热烦躁,咳喘鼻煽,面部青紫,舌苔老黄,大便干结,或高热致惊,甚则抽搐。此乃食滞与内火互阻之象,急以清肺化痰导滞方法治之。
麻黄1.5、生石膏12(先煎)、杏仁6、浙贝母6、鸡内金3、天竺黄6
加减法:
若热盛便干惊搐者,方中加紫雪散1(冲)。
评论